《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全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的通知
湘政辦發〔2024〕48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關廳委、各直屬機構:
《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2月31日
(此件主動公開)
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決策部署,根據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關于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的任務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改革方案如下。
一、改革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示范帶動、集聚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在湖南構建有標準、有平臺、有產業、有服務、有政策的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帶動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標準化、體系化、國際化再拓展,為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三個高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標準支撐
1.完善標準體系。以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等量大面廣的工程機械品類為重點,依托龍頭企業、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等制修訂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涵蓋再制造及維修基本流程、檢測規范、技術要求等方面,并逐步擴大設備覆蓋范圍。探索通過推動現有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方式,逐步建立完善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標準體系,加快推進已發布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標準落地運用。(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加快標準與國際接軌。支持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鼓勵企業申請國際專利,推動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標準同步出海。鼓勵支持第三方合格評定機構“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建設分支機構和檢測認證中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
3.加強標準合作。強化湘瓊兩省合作,分級分類研究制定適合兩省再制造及維修產品品類的工程機械設備檢測評估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并推動上升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完善評估標準、評估機構、評估人才等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確保設備檢測評估更加客觀、公正和準確。支持在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湘潭岳塘中部國際機械園等有條件的地區和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內率先選取挖掘機、裝載機、混凝土泵車等出口量較大的品類,開展質量評估等試點工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平臺建設
4.建設再制造及維修出口基地。支持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湘潭岳塘中部國際機械園等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出口基地,打造全球直播銷售基地,推行海關、稅務、車輛管理等“單一窗口”服務,拓展出口代理、倉儲物流、交易撮合、金融保險等服務,培育壯大相關經營主體。支持湘江新區湘陰片區建設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再制造及維修出口基地,利用岳陽港口(虞公港)物流便利優勢,打造集制造、維修、倉儲、交易、出口等于一體的集散中心。著力建設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打造湖南主機企業走向全球的“橋頭堡”。支持加強“海外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集網上商品展示、認證查詢、選購交易、保養服務、維修售后等于一體的完整貿易鏈條。(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長沙海關、省數據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5.搭建線上溯源管理信息平臺。支持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牽頭搭建“風險可控、源頭可溯”的全省統一線上溯源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程機械可信數據空間,收錄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原始出廠數據,完善采購、檢測、評估、整備、報關、銷售等環節相關信息,賦予設備“數字身份”,實現全流程可溯源、可監管。全流程溯源管理信息平臺為商務、稅務、公安、外匯、海關等部門辦理業務提供參考依據,為企業提供產權轉移登記、出口許可證申領、稅務開票、車輛注銷等便利化服務。實行經營主體“白名單”管理,嚴把必要條件初選、重點能力評審排序、實地查驗核對及名單報備等環節,優選一批信譽良好、資質優良、無不良行為記錄的試點企業先行先試應用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稅務局、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長沙海關、省數據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三)推動產業發展
6.強化技術創新。加強基礎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將工程機械再制造技術列為科技創新項目重點支持方向,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和行業組織創建國家工程機械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和完善工程機械再制造技術服務平臺,推進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領域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創新平臺梯度培育體系,著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工程機械全產業鏈創新體系,加快工程機械再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7.提高再制造水平。面向工程機械再制造企業需求,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工程機械再制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技術工藝,提升工程機械再制造加工水平。加大工程機械再制造發展指導力度,規范再制造產品生產,探索開展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管理和認定工作。壯大工程機械再制造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機械再制造領航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專注工程機械再制造細分行業和領域專精特新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8.推動轉型升級。縱深推進“智賦萬企”行動,推動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智能化升級,建設一批智能制造企業、智能制造生產線(車間)和智能工位,梯度培育一批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和領航級智能工廠。嚴格落實節約集約用地要求,推動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綠色化轉型,支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園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9.加強產品推廣應用。鼓勵各預算單位帶頭采購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探索行業試點等模式。建立并完善工程機械再制造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程序,探索將高端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支持范圍,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創新研發和應用推廣。加大“兩新”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鼓勵終端用戶優先選用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10.探索建立再制造試點目錄。以適合開展再制造的盾構機、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整機和發動機、高端液壓件等關鍵零部件為重點,以產品生產企業為主體,以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基地和有條件的園區為載體,支持在省級層面探索開展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企業、園區試點工作并建立相應目錄,根據產品目錄逐步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和再制造管理規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
(四)完善服務體系
11.構建高效的司法服務體系。強化政企、院企溝通,持續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加強涉外法律服務。推動工程機械法務機處置模式創新,完善法務機非訴處置、司法處置定向詢價與保全等措施,探索實施法務機債權賦強公證,優化涉工程機械產業糾紛立、審、保、執全流程管理,縮短處置周期,降低處置費用和貶值損失,提高法治服務水平,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多元解紛。(責任單位: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12.構建權威的評估檢測認證體系。探索構建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回收體系,建立完善工程機械二手設備評估定價辦法,依托湖南省工程機械再制造設備出口行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培育一批具備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價值評估專業能力和資質的經營主體、評估人員,開展產品技術評定、產品估價、交易代理等相關工作。支持權威檢測認證機構率先在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和協同聯動區、湘潭岳塘中部國際機械園以及湘江新區湘陰片區試點開展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品牌認證服務,推廣經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認證機構認定的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使用再制造標志,推動形成“湖南再制造”企業、產品和區域品牌。(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13.構建多元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出口的金融政策支持,推動線上溯源管理信息平臺與外匯、銀行、信保等部門和金融機構數據共享,為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出口業務提供便利化融資渠道。支持外貿企業開展“融資租賃+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出口”模式,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探索建立工程機械再制造企業“白名單”,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新金融產品,對“白名單”內企業優化貸款利率、期限、額度等安排,促進業務規模化發展。積極爭取類似科技創新、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結構化貨幣工具運用。加強外匯管理,有效防范匯率風險。(責任單位:省委金融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數據局、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湖南金融監管局,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岳陽市人民政府)
14.構建便捷的境外售后保障體系。鼓勵企業采取海外自建、資源共享、多渠道合作等方式建立“海外倉”,促進海外現貨貿易。鼓勵企業培訓、培育工程機械租賃、操作維修、售后服務等后市場人才;申請國家援外項目在湖南接受工程機械租賃、操作維修、售后服務等技能培訓,全面構建覆蓋“一帶一路”重點國家重點區域的售后服務網絡。建立出口產品投訴和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及時解決出口設備質量或售后服務等問題。(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爭取政策支持
15.優化稅收征管機制。對從自然人處購進或通過以舊換新、作價抵債等方式獲得廢舊工程機械設備的經營主體,可以采用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方式取得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并優化代開增值稅發票辦理流程。自然人出售者無法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按照規定確定財產原值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納稅人提供的具有法定資質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核定廢舊工程機械設備的財產原值。結合工程機械二手設備交易全鏈條溯源情況,積極建議國家出臺非道路類設備相關稅收政策。(責任單位:省稅務局、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16.試點綜保區外保稅維修。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維修產品目錄,推動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內綜保區外企業開展盾構機等“兩頭在外”保稅維修業務試點,對保稅維修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實施細則、自主支持發展,由有關部門按照要求和分工對所支持項目的監管等事項承擔主體責任。(責任單位:長沙海關、省商務廳,長沙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加強對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的組織領導,堅持省市分級負責、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協調推進本方案明確的各項任務措施,建立客觀反映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成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各責任單位要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支持和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大膽創新,加大資源要素保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改革不斷取得實效。改革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人民政府請示報告。